快3彩票

您所在的位置: 快3彩票  >>  人才培養  >>  招生就業  >>  正文

恰同學少年——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生暑期學校剪影

作者:  文章來源:    點擊次數:  更新時間:2014-08-18 09:57

2014719日,來自全國多所211985 高校的在讀優秀研究生聚集珞珈山,拉開了武漢大學社會學系為期十天的暑期學校的序幕。

本期暑期學校系武大社會學系首次舉辦,因此受到了系領導的高度關注。720日,在系副主任慈勤英主持下,在系黨委書記李玉龍熱情洋溢的歡迎辭中,暑期學校正式啟動。社會學系博士生導師朱炳祥教授、羅教講教授、桂勝教授出席了開幕式。從開幕式到結業典禮,系主任林曾教授全程參與。

為了實現高質量辦學的宗旨,通過嚴格的篩選和考核,最終40多位在校碩士研究生脫穎而出。報到的44名學員分別出自全國各地的22所高校,985學校學員25人,占56.8%;從地域而言,武漢本地學員共21人,占47.7%,其中包含來自武大本校社會學、傳播、廣告及新聞學等專業的8名學員。外校學員主要來自哈爾濱、長春、北京、蘭州、楊凌、成都、昆明、貴陽、濟南、合肥、南京、上海、杭州、及廈門等14座城市的17所高校;學員專業覆蓋社會學、人類學、民俗學、民族學、人口學、社會保障、政治學、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經濟學和信息學等多個領域。除此之外,在不影響教學質量的情況下,暑期學校還接受了來自廣州、珠海和武漢的5名高校青年教師作為旁聽生進入課堂。

授課團隊由來自校內外的10名優秀教師構成。他們是武漢大學社會學系的7名博士生導師:朱炳祥、林曾、羅教講、周長城、桂勝、向德平、慈勤英; 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學院的黃長青副教授、香港大學的樓瑋群助理教授、Harvard UniversityFrank Dobbin教授。授課內容涉及各位教授研究領域的前沿動態以及他們自身多年的研究成果,輻射社會學二級學科(如人類學、民俗學、社會工作、人口學)、社會學的分支學科(如教育社會學、經濟社會學、社會心理學、中國社會思想史)以及交叉學科如社會保障等等方面。

通過10天的教學,我們可以發現,這是一個大融合的課堂。首先,是師生的融合。課堂上不論是中文還是英文授課,師生互動熱烈。從古到今,從西到中,學員從多個維度進行了反饋。他們的結業作業更是針對自己關注的問題或是視角給所有授課老師交上了一份答卷。其次,是各個學員與武漢大學氛圍的融合。炎炎夏日中,或徜徉于林蔭之間,或流連于珞珈之巔,或駐足于講堂, 學員品味著武大人文精華。更為重要的,這是一次社會學學科的大融合。不僅僅是各二級學科和分支學科的集體展現,而且還是社會學方法、社會學思想的碰撞、交流和拓展。定型、定量方法不再是那么抽象。 課堂上從人類學的田野調查、心理學的實驗、民俗及思想史的文獻使用,到廣為人知的問卷調查都是那樣具體、形象,并恰當地為這些學者運用于研究之中;新技術發展下的GIS數據分析、GPS技術也被介紹到社會學研究之中。

在這里,對社會的思考沒有陽春白雪、下里巴人之分,社會學的中國化不單就理論而言。我們看到,從問題的確立、研究到社會政策的設計以及社會服務的傳遞被許多現實的問題統一貫穿起來。學者、學員摒棄門戶之嫌,文化在這里得到重視,時間和空間概念被重新審視。社會學“空心化”現象蕩然無存。

當接過林曾主任手中的結業證,培訓的十天匆匆而過。然而這里所萌生的新思想新思維, 將會產生久遠的影響。49份作業49份及時的點評,為此次社會學暑期學校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最后,我們要感謝武漢大學研究生院的鼎力支持保證了這次計劃得以充分實現。同時還要感謝校圖書館,是你們無私的幫助贏得了學員的尊重和感激;而且館藏的豐富廣博的信息令學員嘆為觀止!(梅紅 報道)